首页 > 行业研究 > 正文

当前聚焦:“花重锦官城”是成都城内景色,那城外的景色是怎样的?杜甫为此一连写了七首诗

2023-05-05 15:40:48来源:小话诗词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长河中,有很多城市风光、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因为诗歌的描绘而愈发有名,这些诗歌犹如镌刻在它们身上的一张人文名片,城市风光、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诗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如安徽滁州,因为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宋代欧阳修的《丰乐亭春游》,让这座不算繁华的城市平添了厚重的人文气息;再比如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因为唐代诗人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和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赞美,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如梦如幻的诗意空间。

成都,是一座浪漫的城市。诗人杜甫与成都的邂逅,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一首首壮美的诗篇,这些诗篇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也如同一帧帧流光溢彩的画面,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仍能在杜甫的诗歌中寻找到成都的印象和记忆。


(相关资料图)

杜甫与成都

杜甫,这位家国情怀与诗人情怀集于一身的伟大诗人,带着“诗与远方”的情怀,在公元759年来到了成都。杜甫初来成都,居无定所,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座草堂。

杜甫在一首诗里高兴地写下了修建草堂的事情:“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经过了长时间的漂泊不定的生活,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算是暂时安定了下来。开始了暂时平静的田园生活。这一时间,杜甫的心情也是恬静闲适的。他在这里生活了三年,写下了许多描摹成都风光的诗歌。

杜甫的草堂紧挨着附近百姓的村落,这个村子叫江村,江村百姓的居所错落有致地沿着浣花溪的流向排列着。时间一长,杜甫和邻居们逐渐熟悉起来,邻居们也会在闲暇时间来到草堂做客。

在与邻居们的闲谈中,杜甫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了了解,邻居们也从杜甫的口中知道了最近发生的一些新闻,杜甫也将沿途的见闻趣事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在家长里短的话语中,在一个个促膝长谈的日子里,他们的关系也逐渐融洽起来,杜甫的草堂也成了江村小有名气的“会客厅”。

有一位邻居看见了杜甫在墙上的一幅画上题写的诗歌,他们还知道原来杜甫是一位诗人,于是有一位邻居就恳请杜甫给自己家悬挂的一幅山水画写一首诗,杜甫慨然应允。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邻里间也充满了诚挚和相互尊重的愉快气氛。

成都温润的气候、秀丽的风光、淳朴的风俗人情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杜甫也会丢下手中的书卷,早出草堂,闲庭信步地游赏浣花溪两岸的美丽风景。

杜甫经常拄着一个藤杖,走到浣花溪畔,看出水的红莲,逐浪的白鸥,渔人的网罟,客商的大船。这些动人的画面和唯美的意境都被诗人一一捕捉,并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江畔独步寻花》,是杜甫在成都创作的组诗,组诗由七首绝句构成,这几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成都浣花溪畔独自散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诗歌虽然是诗人游春即景时的感受,但每首所表现的情与景各异,这七首诗各自成篇,但又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因为这是杜甫以诗歌的形式写下的游记,从中可以看到杜甫闲适愉悦的心情,以及对江畔风光景物的精致描绘,这七首诗歌如同杜甫给浣花溪畔拍下的写真集一样,读来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浣花溪畔的写真

品鉴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随着诗人的脚步和视野,一起去领略成都浣花溪畔的优美风光,开篇如是写道: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江畔看到了春日里盛开的鲜花,此时的成都正是繁花似锦的季节,正如杜甫在《春夜喜雨》里所写,那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绚丽色彩。春日里的成都到处都被繁花拥簇着,到处都弥漫着宜人的花香,就连浣花溪两岸都被美丽的花卉点缀着,被花香氤氲着。

诗人被这无边的春花撩拨得如醉如痴,他无处诉说这种心情。只想跑去找几个邻居,共同在江畔对花饮酒。当诗人兴冲冲地来到邻居家中,邀约他一同赏花品酒的时候,才知道邻居早在十天前便已外出旅行去了。

这首诗没有正面写景的诗句。侧重写作者即景所生之情,但正是这种主观之情的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了江花竞相绽放时的绮丽与可爱,可谓情中有景。诗人写情,一方面用内心的激动反衬心情的愉悦,一方面用富有浪漫色彩的移动的足迹来表现内心不可抑制的喜悦心境,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第一首诗的特点是以行动衬托情感,又以情景来衬托景物,诗人没有正面描写他到底看到了怎样的美景,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读者可以任意用美丽的色彩去填充想象的空间。

如果说第一首诗是诗人游赏浣花溪两岸风光的启程时刻的话没,那么接下来的这一首则是诗人看到的江边景物,诗人写道: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这首诗的开篇句“稠花乱蕊畏江滨”,大意是说山水弯曲处的浣花溪畔,繁花似锦,微风拂过。浣花溪两岸的鲜花在微风中摇曳着动人的身姿,这情景真是美不胜收。

很明显,“稠花乱蕊畏江滨”与第一首中的“江上被花恼不彻”高度关联,江边的花是纷繁的花和杂乱的蕊,左右包围着浣花溪两岸,浣花溪已是一片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这首诗的前两句说的是江畔繁花怒放,这样的情景不仅没有让他感到欣慰,而是产生了一种时光流逝、伤春惜春的心绪。

这样的联想怎能不使步履维艰的诗人望而生畏呢?后两句,诗人自己找出了解脱的办法:我虽然老了,但还能作诗、饮酒,不需别人照顾,我可以借诗酒排遣心中的伤春与惜春的情绪。

这首诗除“稠花乱蕊”正面写景外,其它文字都是写主观情感的。但这里的情感与第一首不同。这首诗的侧重点不是内心的欣喜,而是伤春惜春的心情。

江边的风光让诗人流连忘返,诗人的足迹渐行渐止,眼前的风光渐次变化,在组诗的第三首中,诗人写道: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这首诗开篇两句大意是说:深江岸边幽静的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从组诗的内在关联性来看,这两句又是承接第二首中的“稠花乱蕊畏江滨”的诗意而来。

诗人把浣花溪这个大的游赏范围聚焦到两三户人家,又对这两三户人家的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他们的房前屋后都种着鲜花,在这个时节,全都绽放出迷人的色彩。诗歌描写的范围缩小了,诗人笔下的花儿却繁忙起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答案就在第二句中。

第二句诗虽然是静态描写,红花白花也平常,但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事”二字起头,瞬间将春色满园的景象摄进镜头里,花园的热闹与繁华也瞬间呈现在人们眼前。而且“多事”又是从前面花恼人而生发来的,其奇妙处也是与前面的诗意一脉相承,前后交相辉映。

这两句犹如特写镜头之一个角落。其景色特点:红、白相映成辉,花景色彩斑斓。写花景,除了给它安排“江深竹静”的背景作为衬托外,主要是抓住春花色彩的辉映,以特写的手法显示江畔局部的特征,不同于前一首江畔整体景色的粗线条描绘。

后两句大意是说: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浆可以送走我的年华。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人把春光拟人化,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但其深情,仍然是对流泻的春光和美丽的鲜花的喜爱之情。

在这样色彩绚丽、相映成辉的春景前,诗人想到了“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这种赏花饮酒,以报春光的情愫,显然是诗人内心喜悦之情的外在表现与物化体现。这种喜悦之情在诗人心中不断发酵,不断蔓延,于是他又写下了第四首: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这一首又转写诗人在江畔东望时所见的远景。“少城”即成都市旧城的西城;“百花楼”是一座有名的酒楼,这里经常举行赏花品诗、酒宴歌舞的活动;“花满烟”,即花开得到处都是,如同烟雾笼罩。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用“烟”形容春天景色,如李白笔下的名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就是指春日里的繁花如同烟雾一样笼罩着大地。

在诗人杜甫眼中,少城的景色是鲜花如烟,很有点朦胧的色彩,与前边几首描写的景物特征有明显的不同,前面几首从视觉体验来说是诗人近距离地观看,而少城的景色是诗人远眺的体验。

在这百花开放的时节,诗人真想登上百花楼。但又有谁能携酒邀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从前边的自愁自解,到这时希望与人共解春愁,诗人的情思得到了外化表现。

浣花溪畔还有怎样让人回味的景致呢,当诗人来到黄师塔前时,他被眼前的桃花深深吸引住了。三月桃花水,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于是诗人杜甫又写下了一首洋溢着春日气息的诗歌: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浣花溪畔黄师塔前看到的桃花。首句点明诗人所在的位置,第二句描写诗人在黄师塔前临风小憩,骀荡的春光和和煦的春风让诗人身心愉悦。

诗人走累了,所以就坐在春光坐过的草地上,来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感受被自然抚慰、被自然包容的难得的惬意。

在美丽的浣花溪畔,杜甫生活安定,心情舒畅,对草堂周围自然美的感受特别深细。在这个春光令人陶醉的日子里,杜甫闲庭信步地来到黄师塔前,他在这里看到了美丽娇艳的桃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诗经时代开始,美丽娇艳的桃花就成了诗人们不遗余力去赞美的景物了,桃花也被诗人赋予了多样的美好。所以我们我国的古典诗歌中会有“桃之夭夭,烁烁其华”的美轮美奂,也会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浪漫与唯美。

杜甫笔下的桃花是“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诗人眼前的一株株桃花开得正盛,诗人来到桃花跟前,他细细看着这一朵朵娇艳的桃花,有的花瓣是深红的,有的花瓣是浅红的,到底是深红可爱一些还是爱浅红可爱一些?它们都是那么可爱,连诗人都无法用准确的语言和美丽的词汇来表达他对桃花的喜爱之情了。

离开黄师塔,诗人继续前行,远处一户人家的花园开满了鲜花,连通向家中的小道两旁都开满鲜花,这让诗人眼前一亮。成都人爱花是出了名的,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植着花卉。诗人来到这户人家,一打听,才知道是当地有名的花卉种植家,它就是黄四娘。

黄四娘家的庭院里开满了鲜花在黄四娘家的花园里,诗人杜甫写下了这首组诗中最为出彩的一首诗歌,多年以后,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诗意被选进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朗诵这首诗的声音传遍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原诗如下: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这首诗的第一句点明诗人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风味。第二句中的“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逼真动人,充满诗情画意,读来让人回味。

黄四娘家的花卉是这样美丽,花儿色彩艳丽,香味芬芳,不仅吸引着游人驻足观看,连那美丽的蝴蝶都不自觉地被花儿的美丽和芬芳吸引。

它们流连花间,翩跹起舞,蝴蝶似乎用它们独有的舞姿表达着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不时飞来的黄莺,自由自地在欢声啼鸣,它们似乎也加入了这场春日的圆舞曲中,用它们甜美的歌声共同谱奏一曲春日的赞歌。

蝴蝶在花丛里翩跹起舞,不忍离去;黄莺自由自在飞舞,清丽婉转地欢唱,诗人以多情的画笔渲染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景跃然纸上。

爱花,就是爱春光,爱春光就是爱生命。这首诗写出了春色醉人的感受和诗人沉浸于春景的喜悦,永恒地将成都浣花溪畔的美丽景色凝固成一枚时间胶囊,所以,诗人杜甫在组诗的最后一首中如是写道: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这首诗通篇是议论抒情,议论由花开花落而发,抒情由赏花游春而来。开篇句大意是说:不是我一看到花就连时间也忘了,如此看花原因何在?在第二句中,诗人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只恐花尽催人老,使我无法再来赏花。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春光的无限爱惜,越老越觉得它宝贵,要只争朝夕地体验生活的美好。如果说前两句是诗人正面直抒胸臆,那么后两句则是诗人借花抒情: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以便充分占有大好时光。

这首诗虽是议论入诗,但并未使人觉得枯燥,而是感到饶有风趣。这与诗人的奇思妙想和口语运用是分不开的,正所谓花解人语,人懂花语,如“商量”一词,把花人格化,给诗歌平添了不少情趣。

这一首从内容到艺术手法都与前面几首有细微的差别,但细微之处往往见端倪,无论是直抒胸臆的正面描写,还是以议论入诗,都是诗人拥抱生活,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的体现。

杜甫在成都的寓居生活,以草堂所在的江村为中心,他对成都的诗意描写,以草堂所在的江村浣花溪为中心而展开,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首,就是杜甫游赏浣花溪两岸的春光时写下的,这只是杜甫成都生活的一个缩影。

小话诗词

杜甫在成都的时光是他一生中难得的轻松与惬意的时刻。美好的自然环境又给诗人开辟了新的艺术天地。成都以它平和宁静的美抚慰着诗人的飘零寓居的身心,成都的风物人情和民俗民风又给诗人的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正是因为成都这座城市安适、包容的性格,也让诗人杜甫有了更多的灵感与精力去谱写诗篇。杜甫在成都创作的诗篇,不管从内容上还是题材上,都变得更加饱满。

可以说,杜甫之于成都,抑或成都之于杜甫,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杜甫没来成都,如果没有成都平原温润气候与秀丽风光的浸润如果没有成都淳朴的风俗人情的滋养,今天我们就读不到杜甫那充满人文情怀和人生情趣的诗歌了。换句话说,恰好是因为杜甫与成都的邂逅,才让杜甫成就了成都,也让成都成就了杜甫。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